中国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约2.7亿亩。我国海域有7500多种水生生物栖息,内陆水域有800多种淡水鱼,我国水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养殖、捕捞、加工、渔船、渔机、水产科技相互配套,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量三分之一的渔业大国。
水产品是我国农产品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之一。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十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大水产品出口国地位。
据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923.65万吨,进出口总额324.9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56%和7.92%,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实现进口量、进口额、出口量、出口额全面增长。受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国内日常水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品质升级等方面因素影响,贸易顺差收窄,全年98.04亿美元,同比减少15.59亿美元。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增多、同构竞争加剧等困难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2017年我国水产品全年出口量433.94万吨,出口额211.5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1.99%。
(一)主要品种调结构显成效,一般贸易出口呈量额双增。2017年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307.02万吨,出口额156.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62%和1.32%,分别占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的70.75%和73.96%。其中,头足类、对虾、罗非鱼、蟹类、鲭鱼等水产品作为一般贸易主要出口品种实现出口量额同比双增。捕捞产品鲭鱼表现抢眼,出口量额同比分别增长16.27%和16.20%,达37.72万吨和7.20亿美元。头足类水产品受出口到葡萄牙及日本的量额大增影响,强势扭转第一季度量额双降的趋势,出口量额同比分别增长5.61%和6.17%。罗非鱼出口企业成功开拓了非洲、墨西哥等其他国际市场,出口量额同比分别增长3.47%和1.21%。
表1:一般贸易主要出口品种
数量:万吨;金额:亿美元
出口品种 |
占一般贸易出口额比例% |
2017年 |
同比增减% |
||
数量 |
金额 |
数量 |
金额 |
||
头足类 |
21.14 |
49.87 |
33.07 |
5.61 |
6.17 |
对 虾 |
12.23 |
16.26 |
19.13 |
4.58 |
8.35 |
贝 类 |
8.41 |
23.48 |
13.16 |
-10.68 |
-7.61 |
罗非鱼 |
7.92 |
40.80 |
12.38 |
3.47 |
1.21 |
蟹 类 |
5.74 |
6.47 |
8.97 |
3.71 |
3.47 |
鳗 鱼 |
5.51 |
4.14 |
8.61 |
1.85 |
-1.70 |
鲭 鱼 |
4.61 |
37.72 |
7.20 |
16.27 |
16.20 |
藻 类 |
2.85 |
6.25 |
4.46 |
-6.86 |
3.20 |
大黄鱼 |
1.37 |
3.13 |
2.14 |
-11.86 |
-8.26 |
淡水小龙虾 |
1.36 |
1.89 |
2.14 |
-19.00 |
-18.34 |
(二)迎难而上,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量减额增。虽然2017年主要加工原料价格波动、东南亚等国同构竞争加剧,但我国来进料加工贸易迎难而上、顶住了压力,出口额有所增加。其中,出口量108.12万吨,同比下降2.89%;出口额52.61亿美元,同比上涨2.78%;占水产品出口总额比重为24.87%,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细分来看,进料加工出口量88.93万吨,同比下降2.51%,出口额40.43亿美元,同比增长2.94%;来料加工出口量19.19万吨,同比下降4.61%,出口额12.1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出口额占来进料加工出口总额比例降至23.15%,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三)主要出口市场有起有落,东盟市场受冻,香港、韩国市场持续低迷。对日本、美国、欧盟、台湾省出口均为量额齐增,出口额分别为第1、2、4、6位。出口额列第3、5、7位的东盟、香港、韩国市场出现一定下降。东盟市场受“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菲关系转暖的积极影响,上半年我国对其水产品出口量额同比双增,但从7月份开始,由于对泰国出口量额持续下滑,2017年我国对东盟市场的出口额为27.32亿美元,同比下降2.77%。受贝类、鲜冷冻鱼类等出口下降影响,全年我国对泰国水产品出口量额同比分别减少29.17%和24.84%,为17.88万吨和8.40亿美元。但对印尼出口受鲭鱼出口激增影响,出口量额同比分别增长92.50%和81.95%,达10.63万吨和2.36亿美元。受活鱼、头足类等出口量额大幅下降影响,出口香港量额分别下降13.83%和7.80%。受鲜冷冻鱼类出口量额大幅下降影响,出口韩国量额分别下降9.69%和3.57%。
表2:主要出口市场
数量:万吨;金额:亿美元
出口市场 |
数量 |
同比增减% |
金额 |
同比增减% |
日本 |
62.74 |
2.53 |
38.47 |
3.88 |
美国 |
55.43 |
1.72 |
32.21 |
5.88 |
东盟: |
66.93 |
6.56 |
27.32 |
-2.77 |
泰国 |
17.88 |
-29.17 |
8.40 |
-24.84 |
印度尼西亚 |
10.63 |
92.50 |
2.36 |
81.95 |
欧盟 |
55.11 |
-0.97 |
23.74 |
2.30 |
香港 |
18.69 |
-13.83 |
18.56 |
-7.80 |
台湾省 |
13.80 |
-0.85 |
18.02 |
7.90 |
韩国 |
47.92 |
-9.69 |
15.88 |
-3.57 |
(四)出口区域布局基本稳定。福建、山东、广东、辽宁、浙江、海南等沿海省份仍是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区,出口量额之和分别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量额的97.85%和96.26%。福建继续位居我国主要省份水产品出口额排名首位,但同比微降0.55%。山东由于加工贸易出口量(占山东省出口总量的52.06%)同比下降7.25%,一般贸易出口额(占山东省出口总额的41.02%)同比增加10.96%。广西受出口鱼类、虾类量额大幅下降的影响,全年出口量额同比分别下降26.44%和26.45%。河北尽管加工贸易出口量额大幅增长32.13%和24.36%(加工贸易额占出口额比重由同期的19.69%上升至31.78%),但受一般贸易出口量额大幅下降26.04%和34.70%的影响,水产品出口总量额双降且幅度较大。内陆省份中,江西、湖北和吉林依旧位列前三,但江西受加工鳗鱼出口下滑影响,全省水产品出口量额同比分别下降15.02%和13.21%;湖北受小龙虾和冻鮰鱼片出口下滑影响,全省水产品出口量额同比分别下降21.67%和24.87%;吉林近年来虽然充分发挥边境的区位优势,但由于第四季度加工贸易出口量下滑,导致全年出口量同比下降8.87%。
表3:主要出口省份
数量:万吨;金额:亿美元
沿海 |
数量 |
同比增减% |
占出口总量% |
金额 |
同比增减% |
占出口总额% |
福建 |
93.66 |
0.42 |
21.58 |
58.22 |
-0.55 |
27.53 |
山东 |
109.43 |
-1.75 |
25.22 |
48.79 |
4.14 |
23.07 |
广东 |
57.41 |
7.46 |
13.23 |
34.36 |
6.47 |
16.25 |
辽宁 |
85.59 |
16.61 |
19.72 |
29.63 |
8.99 |
14.01 |
浙江 |
50.04 |
-2.23 |
11.53 |
18.57 |
0.22 |
8.78 |
海南 |
14.61 |
11.85 |
3.37 |
4.76 |
3.59 |
2.25 |
江苏 |
4.83 |
-4.44 |
1.11 |
3.73 |
6.10 |
1.76 |
广西 |
5.30 |
-26.44 |
1.22 |
2.98 |
-26.45 |
1.41 |
河北 |
3.75 |
-21.96 |
0.86 |
2.57 |
-22.97 |
1.21 |
内陆 |
数量 |
同比增减% |
占出口总量% |
金额 |
同比增减% |
占出口总额% |
江西 |
0.71 |
-15.02 |
0.16 |
1.81 |
-13.21 |
0.85 |
湖北 |
1.68 |
-21.67 |
0.39 |
1.72 |
-24.87 |
0.81 |
吉林 |
4.40 |
-8.87 |
1.01 |
1.63 |
8.69 |
0.77 |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