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WTO/TBT-SPS通报预警服务平台
“湛江新气象”——港口崛起“强引擎”
时间:2018-08-02
作者:

  “依海而建,因港而兴”,港口与湛江的每一步发展都息息相关。当前,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化,湛江港的重要性、战略地位和贡献更加凸显。

  湛江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深水海港,1956年5月1日开港。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湛江港已拥有30万吨级航道和多个大型化、专业化铁矿石、原油、集装箱、煤炭码头,成为西南沿海港口群主体港、全国沿海重要的主枢纽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的重要通道,水运中转服务范围覆盖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南亚沿海。2017年,湛江港重振雄风。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8亿吨,在1998年后首次重返全国十大港口行列。其中,湛江钢铁30万吨级配套码头建成投产,大唐雷州电厂码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湛江港东海岛港区20万吨级公共码头加快建设,霞山港区通用码头开工建设,徐闻港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等“三大工程”顺利推进,琼州海峡北岸港航资源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回首过去十年,一组数据记录着湛江港不断前进的步伐:2008年,湛江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04亿吨,迈进全国亿吨大港行列,成为当时我国西南沿海唯一的亿吨大港;201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2016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2.56亿吨,增长16.2%,增速位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2位,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11位,比2007年提升7位,湛江港超越广西北部湾港、深圳港,成为西南沿海第一、广东省第二大港口;2017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2.8亿吨,增长10.2%,其中湛江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1.45亿吨,增长13.8%;全年累计刷新历史纪录74项,树立生产服务品牌52个。作为湛江港发展的“短板”,2017年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吞吐量突破90万标箱,全年箱量同比增长25%,与2016年比,集装箱量增长25%,创历史新高。

  又是一年天地阔。2018年,湛江港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与招商局集团开展的“1+N”战略合作,引进“前港—中区—后城”发展模式,开发建设“北部湾蛇口”。建成徐闻港区南山客货滚装码头、大唐国际雷州电厂配套码头;加快推进中科炼化项目配套码头、东海岛港区液化码头、霞山港区通用码头建设;全面开工建设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工程等一批港航项目;抓紧推进亚士德航道和大型专业码头前期工作,巩固和提升“一带一路”支点港、北部湾龙头港口和大西南出海主通道地位。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资源整合,开通快船航线和水上飞机航线,打造琼州海峡30分钟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