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WTO/TBT-SPS通报预警服务平台
充分借助展会平台 推动区域品牌建设——湛江水海产品(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工作
时间:2018-08-01
作者:

  湛江水海产品(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经商务部批准设立以来,在广东省商务厅和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湛江市围绕人才、金融、科技、产业和土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抓住工作重点,加大基地培育建设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水海产业集聚区和外贸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有力地推动了湛江外贸扩量提质,并对湛江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湛江开放型经济水平提供新的动力。

  一、基地培育和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基地培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走上了独具地方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基地以对虾为代表的水海产业种苗孵化、养殖、流通、加工、出口、饲料、交易等7个方面继续位居保持全国第一,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夯实了在全国全球的主导地位。

  (一)结合特色产业,铸造产业行业标杆。经过6年的培育和发展,基地以对虾为代表的特色水海产业,铸就了种苗孵化、养殖、流通、加工、出口和与之相关配套的饲料生产、渔业机械、渔用药物、运输业、餐饮业等多行业构成的我国最完善、最具优势的水海产业全产业链,打造了水海产业“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湛江对虾价格指数”两个行业标杆,带动了我市水海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基地转型升级。

  (二)优化产业链条,形成核心产业集群。随着水海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地形成了以“蓝色硅谷”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为代表的东海岛种苗繁育核心产业集群,以万亩虾塘为代表的雷州半岛东、西海岸养殖核心产业集群,以国家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为代表的开发区、麻章加工出口核心产业集群,以“东盟海产品集散地”湛江南方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和“全国十佳农产品批发市场”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交易核心产业集群等集生产和出口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四大产业集聚区。

  (三)产业总量持续增长,销售区域不断拓展。2011年以来,基地特色水海产业总产值、就业人数和企业销售收入、缴纳税额等持续增长。截止2016年末,基地特色产业上下游企业数量达374家,比2010年增加87家。其中,出口企业46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4家,对虾加工业国家龙头企业2家、省龙头企业6家。基地水海产品进出口总额由2011年4.7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6.9亿美元,年均增长6.7%。其中出口由2011年4.5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6.2亿美元,年均增长5.6%;基地水海产品自主品牌出口由2011年0.7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0.93亿美元,年均增长4.9%。2016年基地水海产品出口41.6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广东的56.9%,占全国的30.1%。出口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墨西哥、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香港等47个国家和地区。

  二、借助展会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基地获批以来,市商务局和行业协会以扶持政策引导,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多种渠道搭建展会平台,支持行业协会创办“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以下简称水博会),支持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境外抱团参展,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利用特色载体,打造特色品牌展会。基地充分利用特色水海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依托特色水海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优势,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水产业商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等国内外极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水产机构、商协会及湛江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行业协会、湛江市进出口企业协会主办及承办,创办了水博会,且永久落户湛江。水博会以“水产,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助力中国水产走向世界、让世界共享中国水产”为宗旨,对基地从苗种到成品、产业到企业、生产加工到服务平台及相关配套产业等水海产业产业链进行全面展示,同时“水博会”与“海鲜食材会”两会并举,充分展现了湛江水海产品“从池塘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实力和行业重要地位。自2014年以来,以“政府支持、政策推动、协会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已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水博会,累计客商近10万人次、总交易额740多亿元,第四届水博会还未结束,第五届(2018年)水博会50%的展位已被购买,水博会已经成为我国水产业最具专业性、影响力的行业品牌展会之一。

  (二)借助展会影响,扩大品牌知名度。目前,在我国水产专业展会上已形成“北有大连(青岛)渔博会、南有湛江水博会”的良性互动局面,水博会成为世界第四大、我国第二大国际性专业水产展会,成为湛江乃至我国水海产业实现“买全球、卖全球”重要的交易平台,中国水产业与世界水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成为国内水产、海鲜餐饮等品牌企业、专业人士参加年度水产专业展会的首选之一,来自欧盟、东盟、非洲、美国等2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内30多个省市水产企业、商协会及集团性销售终端采购商等水产专业人士参会,国内60%以上对虾交易在水博会成交。通过水博会覆盖全国主要市场的路演、水博会的展示平台及各种渠道宣传推广等多种形式,对“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区域品牌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基地“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区域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在更高层次、更广泛范围得到提升。

  (三)提高创建意识,大力宣传区域品牌。湛江市政府制定《湛江市企业创名牌奖励实施方案》,有效地提高企业创品牌意识,基地品牌产品数量一直排位全省农业地级市前列,基地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截止2016年末,基地内自主品牌个数近10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有国联和恒兴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41个,入位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50强企业5家。为更好宣传基地品牌企业,每届水博会举办期间,均在一楼正大厅最显赫位置设立品牌展区,通过品牌展区汇聚基地众多知名品牌展示,宣传特色水海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象,推动区域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品牌价值的提升,引导水产企业向基地集聚,加快推动基地特色水海产业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四)丰富主题活动,提升品牌建设层次。一是充分利用水博会举办期间,国内外行业精英、专家、学者汇集湛江的契机,围绕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品牌建设等问题,举办了“世界对虾产业论坛”、“全球水产养殖论坛”、“中国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产业高端论坛,让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对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品牌建设建言献策拓思路、 群策群力破难题;二是2016年水博会举办期间,举办了“湛江水产全球采购基地GPB认证揭牌仪式”,加快推进基地实施产业全球化和品牌全球化,促进产业集群产品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三是举办“中国海鲜盛宴(欢乐虾宴)”活动,打响“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品牌”。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丰富多彩活动,助推基地提高先进理念、经营模式、关键技术、资本运作、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供求渠道、人才储备等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对推动基地区域品牌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注重自主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近年,基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适应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目前水海产品各类精深加工产品种200多种以上,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利用对虾下脚料、罗非鱼下脚料等下脚料加工鱼类鱼胶、胶原蛋白等保健和美容产品,水海产品延伸至高技术含量的海洋食品、药品和保健品、旅游休闲产品,与国内外参展企业带来的行业领先技术、新产品在水博会品牌展区扎堆亮相,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行业先进技术合作交流,为区域品牌建设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提升基地区域品牌核心竞争力。

  (六)坚持抱团参展,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2011年以来,市商务局、行业协会先后组织基地100多家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水产专业展会20多场次;2014年以来,组织400多家企业参加 “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参展企业以“中国对虾之都”区域品牌形象亮相展会,大大提升了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美国波士顿国际水产展”、“布鲁塞尔水产展”和“大连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基地以统一整体宣传与参展企业的单独展示两种方式相结合,交相辉映,全面展示了基地水海产业鲜明特色和雄厚实力及优势,为参展企业招揽客户、结识客户,助力企业抢抓出口订单“锦上添花”。在117、118届广交会上,基地举办湛江水产国际品牌全球发布暨广交会采购商高端采购对接活动,制作广东交易团《优质产品》画册湛江水产专版,进一步扩大“对虾之都”区域品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