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能源短缺的形势下,节约能源是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照明设备的能耗在电力系统中占有较大比重。据有关资料统计,照明耗电量占总耗电量的8%。白炽灯作为照明设备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各国政府已开始对其进行限制使用,各国掀起了淘汰低效能白炽灯的浪潮。2007年,自澳大利亚政府率先宣布以立法形式全面淘汰白炽灯开始,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发布了白炽灯淘汰计划。实施白炽灯淘汰计划的国家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2013年12月28日,智利能源部发布通用照明非定向白炽灯的最低能效标准。按照标准的要求,功率大于75W且能效等级为D、E、F或G的白炽灯将从2014年12月28日禁止销售。功率大于40W且能效等级为D、E、F或G的白炽灯将从2015年6月28日禁止销售,功率大于等于25W且能效等级为D、E、F或G的白炽灯将从2015年12月28日禁止销售。同时,从2016年12月28日起,智利能源部将对其他照明产品的能效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确定如何采取下一步措施。
中国国家发改委也于2011年11月公布了我国白炽灯淘汰路线图。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照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用白炽灯。据测算,中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左右。如果把在用的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年可节电48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万吨,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中国作为照明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白炽灯、节能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各国淘汰白炽灯、推广绿色高效照明产品的举动,不仅有利于加快推动中国照明电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照明电器行业结构升级优化,而且也将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在提倡环保、节能的绿色照明年代,白炽灯已经逐渐被节能灯、荧光灯、LED等新兴光源所替代,推广高效节能的绿色照明产品是当前照明行业的主要趋势。相关照明企业应及时关注已经或暂未实施白炽灯淘汰计划的国家动态,跟紧目标市场的步伐,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及出口策略,以免企业遭遇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